固态硬盘颗粒简介
Ra小小特 发表于 2025/3/22
2025总第3期
固态硬盘颗粒体质排名:
SLC>MLC>TLC>QLC
固态硬盘颗粒介绍:
根据NAND闪存中电子单元密度的差异,可以分为SLC(单层次存储单元)、MLC(双层存储
单元)、TLC(三层存储单元)以及最新推出的QLC(四层存储单元)。固态硬盘依靠闪存芯片
来存储数据,里面存放数据最小单位叫作“Cell”,SLC每个cell可以存放1bit数据,MLC
每个cell可以存放2bit数据,TLC每个cell可以存放3bit数据,而QLC可以存放4bit数据。
QLC、SLC、MLC、TLC颗粒区别对比:
SLC(单层存储单元)
全称是Single-Level Cell,单层电子结构,每个cell可以存放1bit数据,SLC达到
1bit/cell,写入数据的时候电压变化区间小,P/E寿命较长,理论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
上,但是由于成本最高,所以SLC颗粒多数用于企业级高端产品中。
MLC(双层存储单元)
全称是Multi-Level Cell,使用高低电压的而不同构建的双层电子结构,MLC达到
2bit/cell,P/E寿命较长,理论擦写次数在3000-5000次左右,成本相对较高,但是对于
消费级来说也可以接受,多用于家用级高端产品中。
TLC(三层存储单元)
全称是Trinary-Level Cell,三层式存储单元,是MLC闪存延伸,TLC达到3bit/cell,
由于存储密度较高,所以容量理论上是MLC的1.5倍,成本较低,但是P/E寿命相对要低
一些,理论擦写次数在1000-3000次不等,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闪存颗粒。
QLC(四层存储单元)
全称是Quad-Level Cell,四层式存储单元,QLC闪存颗粒拥有比TLC更高的存储密度,同
时成本上相比TLC更低,优势就是可以将容量做的更大,成本上更低,劣势就是P/E寿命
更短,理论擦写次数仅150次。
Q/A:
QLC颗粒好不好?
每一个Cell单元存储数据越多,单位面积容量就越高,但是同时会导致不同电压状态越
多,并且越难控制,所以采用QLC颗粒的固态,虽然容量更大价格更便宜,但是稳定性较
差,并且P/E寿命较低,速度最慢。
QLC NAND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成本更低,相同的成本下能够做出更大容量的SSD,容量将
不再受到限制,1TB容量对于QLC颗粒来说,都是小意思,几十到上百TB才是主流,大容
量固态硬盘时代开始了。但是对于P/E寿命和速度来说,这是QLC颗粒最大劣势之处。P/E
寿命的公式是擦写次数*容量/每天擦写量/365,但是QLC颗粒的固态硬盘容量都很大,假
设1个1TB的QLC颗粒的固态硬盘,每天擦写100G,也就是它的寿命=1024*100/100/365,约2.8年,
还有这个最大写入次数也是理论上的,超出不一定就100%坏了,关键电脑不可能每天打开,
也有休息的时候,加之每天不可能都擦写100G,所以它的寿命也是不用太担心的,等待固态硬盘坏了,
整台电脑也淘汰了。